The Distance Between Us and World

2016年我第一次在都柏林看世界賽,當時對咖啡產業還相當陌生,也沒有團隊。
只有自己一個人小小聲地告訴自己,有一天要組織一個世界團隊。

2017年,要服役的我,沒辦法上場比賽,便把比賽的重責大任交給了周遭最親的人。
2017年沖煮賽,我們以第三名作收。比賽成績遠超乎我們的預期,給了我們很大的信心。
也因為那年在比完賽後的檢討,讓我決定參與到生豆的計畫。

2018年,是我們真的想要在沖煮賽上發揮的一年。完整的架構,在烘焙上下足了功夫,請了教練,請了助手。最後,在很多人的幫助下拿下第二名。

2019年,可能是截至目前最接近世界的一次了吧!從產區開始下功夫,了解更多產業鍊的細節,延伸到沖煮與品嚐。最後,仍舊是以第二名作收。其實我們不是沒有進步,但進步的幅度不夠高。

昨天剛結束了波士頓的世界賽。
這次的沖煮賽,自己有很多朋友參賽,也很幸運的在會場喝了許多選手的咖啡。因為自己看得懂比賽了,也從選手的主題展演中獲益良多。這次也因為喝了很多,知道自己的咖啡在世界也應該有一定的程度。
而其實,我的朋友也都跟我說,台灣的選手真的很厲害。想想也是,沖煮賽到現在大概七年,台灣有六年都在決賽名單。現在更是每年都有60個選手,要能夠順利出線的難度真的變得很高。

這三年比賽下來,我們越來越接近我們的目標。與世界的距離,好像就只剩下那麼一點點了。覺得好近,但也很遠。但三年來,比賽確實是幫助我們成長。團隊的建立、烘焙系統的建立、沖煮與烘焙的連結…最重要的是,在這個產業上結交了志同道合的朋友,透過咖啡,學到了不只是咖啡的事。

我想19會繼續努力的,不管是誰代表團隊比賽,我們都會繼續往世界團隊的目標前進。

 

發表留言